bet356体育APP再造第三批示范小区,梅江区目的明确:通过新一批示范小区的打造,总结出更多适合梅江区的工作方法,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表及里推动提供“航向标”,为更多兄弟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宝贵经验,助力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近期,家住归读一品小区香滨A座的赖鸿生发现了小区的一些新变化:翻盖的垃圾桶再次升级,取而代之的是推开就能投放的新式垃圾桶,放置的位置还建了一个迷你凉亭;垃圾投放的时间也有了新的安排,物业管理人员建议大家在早上7时和下午6时,到投放点投放,保洁人员将不会处理放在楼梯过道的垃圾。
除了小区公共环境,家人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硬壳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用新的垃圾袋装了起来,与蔬菜叶子、果皮等厨余垃圾分离开;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成了监督员,监督其他人按类投放。“刚开始有一些不习惯,垃圾没有扔到对应的垃圾桶,儿子还和我生气。”赖鸿生笑着告诉笔者。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新习惯,影响着赖鸿生的生活,也改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从去年3月开始,小区便取消了垃圾上门收运,我们在梅州市环卫局江南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更换了新的垃圾桶,由业主们自主投放。”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曾莉莉告诉笔者。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及自主投放后,小区的楼道更干净了,生活舒适度也有了提升。“之前,一些居民将厨余垃圾堆放在楼道口,保洁员没能按时清理,整个楼道都是臭味,取消上门收运后,这一情况有了改善。”小区住户杨女士说。
归读一品小区的改变,是梅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缩影。在梅江区,一个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简称,标志着梅江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步入系统化、常态化轨道。
早在2020年4月,梅州市政府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会议,将梅江区的阳光花园、金港花园、客都新村C区选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要求梅江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进行创建,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工作,形成示范效应。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梅江区由点及面,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先从基础设施入手,我们不断优化垃圾桶的设置,增加分类垃圾桶的布点,督导员设置、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等工作持续跟进,让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深入居民生活。”梅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类垃圾桶的布点在增加。至2022年底,全区提升改造分类投放亭(点)859多个,已配置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小区1959个。
居民的热情和理解也在增加。黄美眉是一名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多,她是梅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主要工作,是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引导,对八大场所进行定期不定时的监督。”黄美眉介绍说。
从一开始,需要定时到示范小区,在垃圾桶旁指导居民投放垃圾,到如今只需要引导梅江区内的小区建好分类垃圾桶,工作内容的变化,也是成效的变化。“不少爱心志愿者自愿承担起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为保证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志愿者们会在现场让居民自行破袋再次验检,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再投放,不让分类留死角和余地,让居民养成一次性分类到位的习惯。”黄美眉笑着说。
金秋十月,走进位于江南街道鸿都社区的鸿都·帝景湾小区,天气晴好,草木葱郁。正值下班时间,有的居民提着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入垃圾箱中。
帝景湾小区是梅江区需打造的第三批20个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示范小区之一。为何入选为示范小区?鸿都社区肖燕玲道出答案——因为大。
据了解,帝景湾小区共有2015户住户,既有业主,也有租客。如何在这个大型小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验着社区的智慧。为此,江南街道下足了功夫。
肖燕玲介绍,工作之初,工作小组便制定了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联合鸿都社区、帝景湾小区物业、小区居民共同谋划管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共同发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共同管理、改善小区生活环境。
这一共谋、共发、共管的特色工作方法不仅帮助帝景湾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更对其他正在建设中的示范小区提供范本。
垃圾桶布点,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臭、脏、差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居民对垃圾桶放置的位置很敏感。在解决“邻避效应”上,这一工作方法的巧妙便体现了出来。
为了选好垃圾桶布点,肖燕玲没少往小区里跑。物业办公室、业委会办公室、楼道……这些地方都留下了肖燕玲与同事们的脚印。经过社区、物业多次调查研究、与业委会、小区住户多次沟通商量,令业主们满意的垃圾桶“亮相”。
“我们在小区地下车库设置了110个垃圾投放点位,通过定点投放、定时收运,及时将垃圾运走,消除垃圾落地和垃圾带来的异味情况出现,改善小区环境。”肖燕玲说。除此之外,作业人员按规范进行分类收集作业,确保无垃圾遗洒,无污水渗漏,打消业主的顾虑。
由于小区业主工作性质的不同,部分业主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生活垃圾。为此,帝景湾小区专门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误时投放点,并具有遮雨、照明、洗手等功能,可供居民24小时投放生活垃圾。
据了解,在投放点建立之初,有专人在投放点旁进行监督,为前来丢垃圾的居民讲授垃圾分类知识,也防止居民不将垃圾分类就丢入垃圾箱。家住帝景湾小区的叶阿姨表示,有了生活垃圾分类误时投放点,感觉小区的环境更加美观,自己也正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帝景湾小区6栋的门口,一个智能化垃圾箱引起了笔者注意。肖燕玲告诉笔者,这是“拾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可回收物智能投放设备。
智能回收箱写有回收废品的操作流程,居民只需扫描箱身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用手机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塑料类、纸皮类、金属类……根据回收废品的种类和重量,居民可获得金额不等的“环保金”。
如果废品过重,居民还可以通过手机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帝景湾住户钟先生笑着说:“我平常有一些不用的瓶子、纸箱子、旧衣服都会投放到这里。以前扔这些东西需要走到小区外面,现在有了智能回收箱,在家门口就能扔废品,比以前方便了很多,还能换钱。”
除了提供硬件支持,帝景湾小区在宣传工作上也下足了功夫。鸿都社区居委会在小区内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譬如,在端午节时,一边组织小区居民包粽子,一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夏天,将印有垃圾分类知识的扇子分发给住户,将垃圾分类的观念融入一点一滴的生活之中。鸿都社区居委会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团队,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无论是小区,还是梅江区主要街道,四种标记不同垃圾类别的垃圾桶随处可见,一辆辆运载着生活垃圾的车辆来回穿梭,及时将各个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清运干净。
然而,梅江区也清楚地意识到,这项工作要做好并非容易的事,当下的成果并不足以沾沾自喜。“生活垃圾分类从一到一百,仍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与兄弟县(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打造第三批示范小区的目的。”梅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赖雄说。
去年,梅州印发《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其中明确,到2025年,梅江区全域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巩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基本建成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有效形成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第一个难题,便是与小区物业管理的配合。恒大·御景半岛珑湖湾小区是一个建成不久的小区,小区住户逾1500户,若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每人每天排放垃圾约为0.98千克数据测算,小区一天便会产生成吨的垃圾。然而,在走访的时候笔者发现,该小区内并未设置分类垃圾桶,该小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小区并未规划分类垃圾亭的建设位置,公共区域也并不适合建设分类垃圾亭。“小区的公共空间多以石材地砖铺设,少部分是沥青铺设。”该名负责人说。
梅州市环卫局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多次与物业管理协商,仍然没能商量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梅江区,这样的小区并不少,只有充分调动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积极性,才能把工作推进得更好。”黄美眉说。
第二个难题,便是调动新居民的积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住在周边城镇的居民纷纷到梅江区买房居住,成为城市的新居民,他们尚未养成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靶向发力,精准高效。“我们将总结好打造示范小区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着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再迈上新台阶。”赖雄表示,示范小区将发挥“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区直机关、镇(街道)、社区和小区物业共同参与,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物业服务、企业协同、志愿参与”的新格局。
垃圾分类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2020年,江门市蓬江区启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这标志着该区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的新阶段。
近年来,围绕机制建立、设施建设、科学管理、习惯养成等方面,蓬江区以环市街道、白沙街道为主阵地,其他三镇一街同步推进,逐步全面铺开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年来,该区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协同共治、积极配合,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逐步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其中,该区涌现了许多垃圾分类的鲜活案例,为江门市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整体成效和文明风尚迈上了新台阶。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蓬江区主动引入市场机制、社量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持续宣传、宣教,党员干部、社会公众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全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
缺少物业管理的开放小区曾经是垃圾分类进社区工作的难点。2021年8月,蓬江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社量进驻30个中心城区开放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督导服务,以“桶边督导+宣传发动”,探索破解开放社区垃圾分类的“万能匙”。
社工机构以社区为单位,巧出新招、因地制宜,探索形式新颖、趣味多多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扫码积分换礼物、星级评定红黑榜、垃圾分类涂鸦、手工DIY……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何让垃圾分类切实成为全社会参与的热点话题?蓬江区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社会联建共建力量,持续将分类宣传带进社区,让特色活动精彩纷呈:如垃圾分类涂鸦走进甘化、永盛等老旧社区,“高校义工+社工”用手中画笔“点亮”社区角落,美化老旧社区卫生治理黑点;西园社区“寻花问纸——手工造纸艺术体验活动”,通过分享古法造纸工艺,促进废弃纸张再生循环利用;江边社区社工手把手教导居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堆肥和环保酵素……一年来,全区累计开展宣传活动677场次,辐射群众近4万人次。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起,蓬江区共分“三步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今年计划推动55条行政村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全区已在三镇一街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投放点150个。
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蓬江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区因地制宜通过“三个一”工程:即改造一批原露天式垃圾池、升级一批原垃圾分类投放点、新建一批密闭式垃圾分类收集点,补齐农村地区分类设施薄弱“短板”。同时,结合改革,蓬江区还计划科学编排收运路线,在农村地区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闭环全链条,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出成效。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截至目前,蓬江区已在全市率先基本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全市年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作为江门市的主城区,蓬江区主动担当善作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城市面貌迎接上级评估考核,为江门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