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体育官网海洋塑料垃圾已漂泊到遥远的南北极孤岛,甚至形成数个海上垃圾带,如何清理并利用塑料的黑科技传闻也愈演愈烈,亦真亦假。
有消息称,澳大利亚计划用海洋垃圾建设岛屿,开发成旅游项目,可以满足约60万人口的生活。但在当地时间2018年5月7日,澳大利亚政府环境与能源部政策与传播办公室媒体团队向南方周末记者澄清:澳洲政府尚未建立这样的海上垃圾岛。
不过,的确有一群人脑洞大开,从爆款运动鞋到电脑的底座,从塑料砖到垃圾桶,海洋塑料被赋予新的价值,他们期待从产业上找到出路。
尽管已经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可以吃塑料的虫子,但类似的生物是否存在于海洋仍是未知。海上不如陆地那么容易“捡垃圾”,热爱海洋的人们发明出了不少黑科技。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8年4月22日报道,荷兰青年Boyan Slat发明了清理海洋塑料垃圾堆的机器,计划在2018年夏天运往美国夏威夷和加州之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带”,那里被称作“第八”,面积是英国的五倍。
这台机器是最初由Boyan Slat在16岁时原创设计的,他也是现在拥有这台机器的“海洋清理”技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团队发言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它的原理是利用洋流,通过漂浮装置巧妙拦截并收集海洋垃圾,最终回收利用这些塑料。
澳大利亚建立垃圾岛虽然只是传言,但两个澳大利亚人倒线年,发明了清理海洋垃圾的又一个“神器”——仿佛黑洞般的“海洋垃圾桶”(Seabin),垃圾桶用回收的再生材料制成,一根管道接到岸上水泵,水泵以恒定的速度抽水产生吸力,将海水和悬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圆桶,海水经过过滤排出,垃圾则留在圆桶里。
多家媒体报道,这款海洋垃圾桶已投入使用,南方周末记者在社交媒体中致信该项目CEO Peter Ceglinski,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塑料存在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扔掉的外卖餐盒、矿泉水瓶和塑料袋,经过处理和重塑,它们仍可回归衣食住行。
2018年3月14日,阿迪达斯CEO Kasper Rorste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2017年,一款废塑料制成的运动鞋销量卖出了一百多万双。
这款鞋从鞋面到鞋舌全部由海洋废弃物、渔网等加工制成,根据报道,每双运动鞋大约耗费11个塑料瓶,针织鞋面由95%的海洋塑料与5%的可回收聚酯纤维构成。
这双运动鞋的联合开发者是全球知名海洋联合环保机构Parley for the Oceans。该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是在拯救生命。每一片收集的垃圾,就能拯救一只鸟、一只海龟,甚至一头鲸。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该机构传播部主任Silvia Raccagni,未得到回复。
计算机公司戴尔也想出了一些利用海洋塑料垃圾的妙招。该公司把收集来的废塑料和其他材料制作成DELL XPS13系列电脑下的塑料托盘,为了让公众有更多了解,托盘中间还印有一幅鲸的图片和一个可导航至海洋垃圾信息的链接。
虽然现在托盘中只有25%的成分是海洋塑料垃圾,戴尔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球海洋塑料供应链”市场,从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产品包装材料的再生产。
戴尔全球终端客户解决方案事业部资深副总裁Darrel Ward在2018年初宣布,2018年将使用16000吨海洋塑料,“我们承诺,到2025年将把海洋塑料的年使用量提高10倍。”
“我们简直是在扔掉金钱啊。”2017年12月,在肯尼亚举办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一位来自尼泊尔人口与环境部的官员驻足在当地一家制砖公司的展台前,拿起一块由废塑料制成的砖块,不禁感叹道。
肯尼亚的这家公司把从海边、河道或垃圾回收站收集来的塑料垃圾与沙子融合在一起,制成砖或房檐,表面配以彩色塑料碎片装饰。这些塑料原材料只有两样,沙子和塑料,塑料占比60%或80%,取决于所需坚硬程度。他们会先清洁一遍塑料垃圾,然后把其放在熔炉中低温融化。
经过肯尼亚一家机构的测定,这个公司其中一款塑料砖坚硬程度与混凝土无异,另一款更可承受更大的重量,后者被用作动物园的动物院墙。塑料在其中的作用相当于黏合剂。
目前这家公司只有两台熔炉,还处于推广阶段。在肯尼亚,购买一公斤废塑料的价格约在15-25先令,约合人民币1-1.6元。“制作塑料砖和水泥砖的成本差不多,如果产量大些,制砖的成本还可以再低。”公司创始人之一Marie Lourdes介绍。
2017年12月,在肯尼亚举办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肯尼亚当地一家公司展出废塑料制成的砖块 (南方周末记者刘佳/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建筑师Oscar Mendez设计出一栋由塑料和轮胎制成的温馨新房,让贫民成为“有房一族”。房子的材料也是“塑料砖”,利用塑料砖的凹槽和凸起,可以像积木一样拼装出坚固的避难所。Oscar为此还获得了不少奖项。
迄今为止,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数仍是尝试。“能否推广还是未知数,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一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官员刘怡认为,企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产品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对一个塑料产品要从整个生命周期来关注,生产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须是一个闭环。”
英国“棉签项目”分别向公众、污水处理厂和销售棉签的企业宣传推广,第一个沟通的企业是强生,因为它的棉签占据最大的英国市场份额。“在与强生美国总部发了几封信和电子邮件之后,我们召开了一次电话会议,之后与英国和欧洲团队进行了多次电子邮件和电话会议。”高级项目经理Clare Cavers说。
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得到的销售商反馈是,已经在产品上边贴标签提醒消费者不要把棉签丢进厕所;公众表现出乐意,但可能转头仍然会随意丢弃;污水处理厂的人说,他们已经设置了一定拦截,“但是做不了更多了,因为成本太高”。
中国环保组织“宜居广州”负责人郑雪也就日化用品中的塑料微珠问题给国内外日化企业发邮件,“国内企业比如百雀羚、佰草集等等基本上没有回复,有一小部分国外企业反馈说,已经没有继续添加塑料微珠了。”
持续沟通让“棉签项目”看到希望,“有数据能证明,一些销售自己品牌棉签的超市或百货公司已经做出了改变,这些做出改变的企业包括份额最大的TESCO和Sainsburys,总计市场份额占英国百货市场的86.6%。”Clare Cavers说。
郑雪则认为,目前使用塑料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在产业上似乎还没有形成压力。“在与行业协会沟通针对塑料微珠的行动时,对方也认为这个应该是被禁止的。但是如果政府出台相关规定以后,又如何能敦促国内企业执行?”
对于收到的反馈,郑雪也有担心。回复者之一万宁称已经在网站上发布声明,不再售卖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问题是他们如何去识别?怎样强制他们的商家不要供应这样的产品?”
“棉签项目”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上,“企业生产的东西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那它有责任去改变。我们很难相信公众自己会做合适的选择,因此我们要通过上一环节帮他们选好。”Clare Cavers说。